找到相关内容630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印度和中国传播的进程

    为此,佛教不得不变通乃至牺牲自己的某些主张,以博得统治阶级的欢心与支持。譬如,佛教沙门行出世法,是不敬王者和不拜父母的,是超过世俗礼法道德的;在中国,早期佛教徒如慧远等也提出了“沙门不敬王者”的主张,...

    耀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250844.html
  • 中国古代佛教版画史综论(2)

    的佛教版画   公元一○三八年,占有“东尽黄河,西界玉门,南接萧关,北控大漠,地方万余里,倚贺兰山以为固”广阔土地的西夏国王李元昊在兴庆(今宁夏银川附近)正式称帝,定国号为大夏,建元天授礼法延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850882.html
  • 论心性

    死的,是自私的,是追求享受的,如果对人的这些天生的本能视若无睹甚至听之任之,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,它必然要导致仁义的丧失,导致社会的动荡;如果要避免社会的动荡,就必须讲求礼法,使人们的言行合乎文理。 ...

    恒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651266.html
  • 最澄传略

    的话。智者大师在所著《随意普礼法》中讲到,进入觉悟的境地时,不犯一切戒条,通达一切佛法。具备这样的戒律、禅定、智慧者,就叫卢舍那佛。这虚空不动的戒、定、慧,最澄即使到晚年,仍尊重力行,成为最澄思想的骨骼...

    田村晃祐著(日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351586.html
  • 邓殿臣先生讲南传佛教

    他,因为他受戒比我早,他就是我的兄长。这个礼节也是很普遍的。我曾经在寺里见到一个僧人去看另外一个僧人,他一进门就拜那个僧人,那个僧人说,你搞错了,你的戒腊比我长,因此他坐在那,他给他拜。僧人之间的礼法...

    邓殿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5851751.html
  •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─以见月律师为中心(2)

    答宝华见月大和尚〉,页540~541。  [56] 《宝华山志》卷14, 戴思孝〈登华山诗〉云:“寺僧守戒律,相对静且专,举止循规辙,非复虚徒然。礼法叹久失,个中何干干?于此绝尘想,不禁归心虔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851948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光学》(3)

    生活?   一、要以慈悲来升华感情;二、要以般若来净化感情;三、要以礼法来规范感情;四、要以道德来引导感情。佛光会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,亲子之间要互敬互谅,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,男女之间要避免讥嫌。...南华寺,由慧礼法师负责筹建。   九月  法国巴黎古堡设立道场,翌年,英国伦敦佛光寺、德国柏林禅净中心,及巴黎、伦敦、瑞士等佛光协会相继成立。   一九九二年 佛光廿六年   三月  “财团法人佛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5751956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2)

    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,就是正见;平日所思所想,念念与佛法真理相契合,就是正思惟;与人交谈说话都是慈颜爱语,令人生起信心、欢喜,就是正语;平时所行所作,都合于道德礼法,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、伤害别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2)

    世界必能和平。因此,佛教主张:“以智化情”、“以慈作情”、“以法范情”、“以德导情”,亦即用理智来净化感情、用慈悲来运作感情、用礼法来规范感情、用道德来引导感情。把自私占有的感情,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问题探讨》(2)

    教授阿闍黎三师及七尊证、开堂和尚、引礼法师等人共成佛事。   就在家居士而言,在佛门全心奉献而未婚的在家女众称为“师姑”;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的在家男众,称为“净人”、“道人”或“教士”。出家众彼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751973.html